一把沒有底章的紫砂壺,原因竟然是
印章款識是指在紫砂壺生胚上施加印文,表明紫砂壺的制作者,與中國古代書畫藝術十分相似。早期紫砂作為民間工藝,作品上并不留有作者名款,南京出土的嘉靖年間司禮太監吳經墓中的紫砂提梁壺就無名款。
印款是作者的署名,也是紫砂壺不可或缺的藝術裝飾。制壺高手的印章,一般是篆刻名家所刻,如陳曼生為楊彭年制印,吳大徽為黃玉麟刻印,潘稚亮為王寅春,裴石民制印等。
一般藝人請刻章藝人制印,所以,紫砂壺上印章水平也有很大差異,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其收藏品價值。
而現代幾乎每位紫砂藝人做壺都會在底部蓋章,最近,小福居然看到了一把沒有底章的紫砂壺,原因竟然是……
小福細細了解到,才發現,這把壺是杭杰老師的作品,之所以是沒有底章,是壺友定制之時親自要求的,我們都知道印章是作者的署名,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其的收藏價值,在日后出手之時,是驗證真假的一個十分有力的證明。
而杭老師這件沒有底章的作品,除了是壺友特殊要求外,也是對喜愛自己的壺友的一種尊重與回饋,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這位壺友對于杭老師的喜愛之情,并沒有考慮什么日后的收藏價值,買下杭老師的這件作品,只是單純的因為喜歡,想要一直留著,只屬于自己的那件獨一無二的紫砂壺。
這是一件名為《明式小品》的特殊定制紫砂壺。
明式砂壺,多以平實質樸為特色,造型簡素氣韻空靈,型制小巧玲瓏,泥質顆粒豐富,古拙而渾厚,極得紫砂返璞歸真之天然意味。
作品名“明式小品”,帶有明顯的明代紫砂壺特征,造型簡潔,250cc的黃金容量,一人獨飲,兩三好友小酌都十分地適合。圓潤飽滿的壺身,線條流暢伏行,壓蓋、珠鈕、直流、耳把,皆式樣簡潔,壺身“一壺一盞平生意,不辭長作陽羨人”幾字天馬行空,在看似無意為之的簡練和樸素中,也涵詠著靜逸與虛空,蘊藏曠達之氣。
同時作者以稀有的青降坡泥料超高溫燒制而成,在無形中也給人一種清新淡雅之感,觀之,著實舒心。
我想這大概就是壺友對杭老師特殊的喜愛之情吧,而沒有底章,也無傷大雅,不是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