突破前人“魚化龍”成就的云龍壺
魚龍,也是古代的神話傳說中的神獸,是龍生子之一,魚化龍紫砂壺的初創者為清代道光、咸豐年間宜興制壺名手邵大亨,后人在突破前人“魚化龍”成就的后,不斷上升至了云龍壺。
其實所謂“換湯不換藥”,云龍壺與魚化龍壺相比,還是不變的早期的風格。
這種壺一般一面波浪中伸出龍頭,張口吐出一顆發光的寶珠,另一面刻鯉魚躍出波濤,壺蓋呈波濤涌起狀,浪尖探出立體雕出的龍頭,作為壺鈕,龍頭可伸縮,端壺倒茶時,龍頭伸出,同時龍頭里又會伸出龍舌。
倒完茶,壺持平,龍頭縮回,龍舌也隱入龍頭不見,設計非常巧妙。
魚化龍壺寓意金榜題名、吉慶高升、飛黃騰達,充滿吉祥富貴,鯉魚逆流躍龍門,化作巨龍騁天地。傳說黃河的鯉魚只要跳過龍門(今河南省洛陽市龍門山),就能化身為龍,而跳不過去的,從天上摔下來磕到額頭都落個黑疤,所以現在黃河的鯉魚頭上都有個黑疤。
而龍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,對龍的崇拜折射出炎黃子孫的精神追求,龍又是民族發祥和文化的象征,在民間工藝品中都可以見到龍的形態、龍的威儀、龍的吉祥。宜興紫砂壺的造型設計中常常以龍為題材,而“魚化龍”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作品。
從清末邵大亨的魚化龍,黃玉麟的伯公唐鳳芝的“魚化龍”,朱可心的“云龍壺”等等,都是壺風樸實穩重、形體優美、光潤內蘊、功夫獨到。
從他們制作的“魚化龍”到“云龍壺”的整體形象信息來分析,前輩壺藝家的傳統美學理念非常強調以自然為師,尋找新的視角切入。
盡管“魚化龍”壺的設計形式早已被人們所熟悉,他們依然將龍、魚、云等物象符號在制壺中高度提煉,變現得惟妙惟肖,這是一種代代相傳的創造方式,時至今日,還是充滿生機和活力。